|    |  EN

行业资讯

中国光伏业逐渐摆脱“价格战” 迈入“技术为王”的时代
2015-10-16

媒体来源:中电新闻网

在遭受欧美等主要市场“双反”(反倾销、反补贴)、产业无序发展、产能过剩等问题后,世界产量第一的中国光伏产业一度“跌落谷底”。在15日开幕的第11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(广交会)上,记者采访发现,中国光伏行业正走出拼价格战低谷,凭借技术革新走俏海外。

自去年秋季广交会首设新能源展区,越来越多中国光伏企业在这个中国外贸企业最大的舞台登台亮相。本届广交会新能源展区,太阳能光伏产品企业参展企业占比超八成,不少企业带来企业最新研发的产品,受到海内外采购商的青睐。

某企业销售经理介绍,随着电池组件发电效率的提升,单瓦的发电成本也在下降,他们公司的产品装机六到七年就可以收回成本,但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0年到25年,投资回报十分客观。

“随着中国光伏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,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也随之提升,”剧介绍,近五年来,光伏发电成本已从每度电3.5元(人民币,下同)下降至0.8至1元。

光伏发电成本下降,也让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触及绿色电能,除了欧美等传统光伏市场,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得到拓展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也为中国光伏行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契机,不少企业加速拓展亚非拉新兴市场,并开展海外建厂,实现产能的全球化布局。

业内人士表示,当前,中国光伏行业一线厂商正在积极“走出去”,将生产线移到第三国。此外,除了传统欧美市场,新兴市场也增长迅猛,他对公司完成今年3.6至4GW的年度目标充满信心。

中国工信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显示,2015年上半年,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,硅片、电池、组件等主要光伏产品出口额77亿美元,多晶硅平均生产能耗继续下降,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8元/瓦以下。

“光伏产品消费市场正日益成熟,作为一种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产品,客户更加关注品牌与质量。由此,中国光伏龙头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,并向中小企业输出技术革新、质量管理实现OEM代工。”他表示,中国光伏行业正进入“技术为王”的新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