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    |  EN

行业资讯

清华大学师生帮助贫困村搭建太阳能微电网
2015-08-26

媒体来源:中国青年网

8月18日下午13时,雨后天晴。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木绒乡新卫村,60多位藏族村民等待着,他们将要参加在该村村小举行的简短的低电压改造竣工仪式。

当屋里的45瓦节能灯再次亮起时,村小的孩子们欢呼雀跃,村小老师德吉和清华大学“梦之网”支队的成员们都非常地激动和感慨。

计划由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发起,旨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新技术,解决中国电力不稳定地区的用电难题。至今累计已为三所小学带去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。今年,该计划已完成第二期工程。

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书记赵伟,校团委副书记贾曦,甘孜州团委副书记陈琳娜,雅江县副县长高果等参加竣工仪式。

新卫村海拔约4050米,异常偏僻,仅有一条三年前修建的崎岖不平的山路通向塔公乡,村民全部以放牧为生。每年除了7、8、9月,其他时间电力供应不稳定,低电压导致孩子们早晚上课需要点蜡烛,村民们的新鲜食物也很难储存。

8月12日,由清华大学电机系的11位师生组成的实践支队来到新卫村,为这里的小学以及村委会搭建太阳能微电网。历时一周,成功解决了当地电压不稳定的问题。

该村小学于五年前建成,来自甘孜州康定市的德吉老师和一位喇嘛担任代课教师。目前共有30个孩子在村小读书,(分为学前班、一年级和二年级)老师不仅负责教书,还要打理孩子们的生活起居。

德吉老师说,新学期即将到来,明亮的灯光让她有了继续坚持在村小教书的动力,这是清华大学师生送给新卫村村小全体师生的最好礼物。

清华大学“梦之网”支队包括9名电机系本科同学,1名新闻学院本科同学和一位带队辅导员。在省电科院的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下,队员们克服了高原反应,冒着大雨,在一周内完成了泥地平整、水泥浇筑、支架搭建、光伏板铺设和室内线路的设计布置。

队长杨硕表示,这次实践不仅可以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施工,将学习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,和新卫村村民们的接触和交流还给了他们一个了解社会、贴近社会的机会。

光伏太阳能发电是一项实用又环保的发电方式,用科技的力量给贫困地区带去切实的帮助,也为新型发电方式的推广做一个示范,这是他们在未来将会一直坚持的目标,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书记赵伟这样表示。